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信用中牟 信用论丛 正文
【中牟县】【信用风险提示】对伪招聘新套路亟须重拳出击
来源:中牟县人民政府  时间:2021-03-09 00:00  

  想为简历“贴金”却高价办了“山寨”证书;追求高薪工作却陷入“美容贷”骗局;加入“兼职群”却上了当,甚至成了电信网络诈骗帮凶……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盯上急于找工作的年轻人,通过各种手段非法牟利,为刚刚步入社会的菜鸟设置了诸多陷阱。

  诚如记者调查,招聘骗局中一些骗术不但迷惑性大、链条长,还让人越陷越深……比如,有的虚构政府网站,所谓的“官网”不但使用了国旗、国徽以及相关领导人照片、讲话文章、政策法规,还专门设有“查询入口”。还有的是以“兼职”为由骗人入群,而实质上是为一些APP跟投下注。可见,求职者一旦被骗,求职不成更会是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一些黑科技手段的运用,收取上岗培训费、服装费等招聘惯用的诈骗方式已是过时套路,骗术升级且诈骗者施骗更“精准”。也正因此,求职者上当受骗的概率更大。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互联网招聘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而涉及招聘类的诈骗黑色产业规模也日趋扩大,更须依法治理。

  对伪招聘新套路亟须真打击。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准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当然,在当下,对于招聘市场中乱象,相关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对存在不法行为的更须加大法律惩治力度。对于部分社交软件群组中出现的倒卖简历行为,同样须不遗余力打击。

  招聘平台应负起责任。上述《规定》就明确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完备的网络招聘信息管理制度,依法对用人单位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等。事实上,网络平台理应负起主管责任,既要加强发布招聘信息的用户事前审核,更应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与惩治,对从事不法行为的采取规制性措施,甚至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求职者也应该增强防范意识,尽可能多了解应聘公司及应聘岗位信息等。同时,也有必要妥善保存招聘信息、聊天记录、邮件往来记录等证据,尤其是当自身权益被侵害时,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进行“回击”。可以说,求职者防范抵御能力强了,一些不法招聘套路与诈骗手法也就不会有市场。故此,遏制伪招聘新套路,求职者的力量也当重视起来。

  毋庸置疑,近年来,网络招聘已经成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主渠道。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96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5万个。网络招聘环境不仅事关求职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人力资源市场规范性,更关乎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以,对伪招聘新套路不能纵容,亟待重拳出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